全自動靜壓成型機的保壓時間(即在設定壓力下保持的時間)是影響成型坯體密度、均勻性和結構完整性的重要工藝參數。靜壓磚機其設置需綜合考慮材料特性、零件尺寸、壓力大小、模具類型及生產效率等因素。
一、保壓時間的作用
-
促進顆粒重排與塑性變形:使粉體顆粒在高壓下充分滑移、填充空隙。
-
釋放內部應力:減少卸壓后坯體開裂或回彈。
-
提高致密度和均勻性:尤其對高長徑比或復雜形狀零件尤為重要。
二、保壓時間的一般范圍
|
材料類型
|
典型保壓時間
|
|
金屬粉末(如鐵基、銅基)
|
30~120 秒
|
|
硬質合金(WC-Co)
|
60~180 秒
|
|
陶瓷粉體(氧化鋁、氧化鋯等)
|
60~300 秒
|
|
稀土永磁材料(如釹鐵硼)
|
90~240 秒
|
?? 注意:這只是參考范圍,實際需通過實驗優化。

三、影響保壓時間的關鍵因素
-
粉體流動性與粒度分布
-
細粉多、流動性差 → 需更長保壓時間以實現致密化。
-
零件幾何形狀
-
厚壁、大尺寸或復雜結構 → 需延長保壓時間,確保壓力充分傳遞到中心區域。
-
成型壓力
-
壓力越高,顆粒變形越快,有時可適當縮短保壓時間;但過高壓力下若保壓不足,易導致卸壓開裂。
-
模具彈性與密封性
-
柔性模具壓縮/回彈特性會影響壓力傳遞效率,間接影響所需保壓時間。
-
生產節拍要求
四、如何確定最佳保壓時間?
方法1:階梯實驗法
-
固定壓力、溫度等其他參數,設置不同保壓時間(如30s、60s、90s、120s)。
-
成型后測量:
-
坯體密度(稱重+尺寸計算)
-
外觀缺陷(開裂、分層)
-
后續燒結收縮率一致性
-
選擇密度穩定且無缺陷的最短時間。
方法2:壓力-時間曲線監測
-
部分高端設備配備壓力傳感器,可實時監測腔內壓力衰減。
-
當壓力趨于穩定(波動<1%)并維持一段時間后,即可結束保壓。
方法3:經驗公式(粗略估算)
對于簡單圓柱體零件,可參考:
[
t_{text{hold}} approx k cdot D
]
其中:
-
( t_{text{hold}} ):保壓時間(秒)
-
( D ):零件最大厚度或直徑(mm)
-
( k ):經驗系數,通常取 1~3 s/mm(陶瓷取高值,金屬取低值)
示例:一個直徑50 mm的氧化鋁陶瓷坯體,( k=2 ),則 ( t ≈ 100 ) 秒。
五、自動控制系統中的設置建議
-
在PLC/HMI界面中,保壓時間通常作為獨立參數可調。
-
建議設置最小保壓時間保護值(如≥30秒),防止誤操作導致成型失敗。
-
可結合壓力反饋閉環控制:當實際壓力達到設定值后才開始計時,避免因升壓慢導致有效保壓不足。
總結
保壓時間不是越長越好,而是在保證坯體質量的前提下取最短有效時間。
初始可參考同類材料經驗數據,再通過小批量試制優化,最終固化為標準工藝參數。
如果您能提供具體材料、產品尺寸或現有工藝問題,我可以幫您估算更精確的保壓時間范圍。